同话丨消费贷乱象:挂羊头卖狗肉的“培训贷”

原创 同话财经  2018-09-13 16:39  阅读 1,768 次

消费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出我国第一章境内信用卡算起的化,到今年也就3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国际上,消费金融体制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在海外发达的市场,还是在新兴市场,都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在早期,我国的消费金融形态主要以信用卡、房贷、车贷为主,而随着2010 年第一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便步入了第二阶段。北银、中银、捷信、锦程、招联、兴业等一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产品也由过去的房贷、车贷,逐步延伸至小额、快速、无抵押贷款的业务。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仅大量网贷平台异军突起,广大零售巨头、电商平台、垂直细分领域的平台都逐步将触角延伸至消费金融领域,基本可以算是迎来了消费金融的春天……

然而,随着各类平台的兴起,人们对消费金融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观念也与过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短,行业法规和监管体系并不完善,使得行业乱象不断,甚至很多恶性事件不断上演。同话财经将写一个系列文章,来说一说,各类奇葩的消费金融,以及这些奇葩贷款背后的故事。

今天,先来说说培训贷

培训贷一般指培训机构和相关贷款机构合作,为培训者提供借贷,培训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还款。也有贷款机构,与一些大型公司合作,为在职人员进行提供培训贷款,用于支付较为高昂的培训费用,可以采取分期还款,或者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偿还。

按理说,培训贷是一个不错的贷款产品,用户群体聚焦,用途明确,还款来源相对来说也比较可靠,应该是能形成较好的业务市场及规模的。

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如此。

因为培训贷所引发的骗局,大量存在。

2017年4月,据南都报道,某公司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然后,“导师”不断游说,让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并许以美好的愿景。然后让这些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而学费的费用多达几万元。截止记者采访,已经有约270名学生,遭遇这类骗局。

2017年8月,小刘在深圳某公司应聘,面试后,被安排要求参与PHP知识培训,并签订了《PHP网站开发培训协议》,但到培训现场发现与所应聘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是一家完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学费金额为21000元,通过手机支付,其实是在手机上通过贷款平台的名称为PHP高级培训的贷款项目申请贷款,直接支付给培训机构,而在培训结束后,并没有获得工作安排。

2017年11月,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其在网上投递简历,收到河南某公司的电话邀约,面试过程中,他们不断给我讲述公司如何如何好,并夸我有天赋,当时的我被夸得飘飘然,觉得这家公司很靠谱。一连串自夸、夸人之后,HR又说公司正好缺一个UI设计师,让我考虑一下,工资挺高的,就是要接受3个月的岗前实训。

“你知道的,公司培养你3个月,到时你有了相关技能,我们很担心你离开公司,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公司的人力物力。”面试我的HR满脸真诚的看着我,“为了保证你能在公司待够一年时间,你需要在江苏X公司以培训的名义贷16800元的款。”我一听要贷款,有点不解,正准备问她的时候,她又开口说道:“你放心,公司所有职员都是这样的流程,在你实训3个月结束后,会安排你转正。同时,公司会帮你还相关的贷款费用,不用你还一分钱。”

然而,3个月后,该网友被告知,要等待公司的安排,一个多月过去也不见公司有任何安排。

就在前不久,有媒体报道,近100名大学毕业生去某公司面试,受公司的高薪诱惑,答应上交两万多培训费,欠下贷款。最后工作了一个多月,工资丝毫未得,大学生发现其中端倪,报了警。

而这类案例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只要去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主要就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这些参与方呢,从一开始的培训机构,逐步扩展到,一些招聘网站也在参与(筛选简历,推送人员),不少招聘公司(长年招聘,实则拉人头)作为最前端,后面通过面试洗脑,在适当的时机,推出培训的要求,这时候,培训贷就顺理成章的派上了用场。

而从头至尾,贷款机构并未出面,这让很多求职者并不知道交了培训费用,其实是被贷款了。

对于有些比较隐蔽的公司,甚至会对求职者说,因为其不会操作,直接拿他的手机代为操作,有的人真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背负上了高额的贷款,而且利息或许高的惊人。

而最大的问题是,在求职者去维权的时候,却很难要求退款,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时候,却很少有相关部门能出面管理。小编就曾有一位表弟,因为找工作,被骗贷上了培训贷,第二天他就发现了自己被贷款了,于是去找那家招聘公司,招聘公司先是好言相劝,后是威逼利诱,最后不行,直接撂狠话,不参加培训,这些钱也不退了,后面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去消协投诉后,消协联系上该公司,该公司表示,这是你情我愿的契约关系,也有黑纸白字的合同。找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派出人员上门检查,该公司也是正常经营,开展员工培训,报警呢,警察却无法立案,最终通过各种关系,找了一大圈人,好不容易将款退回来,却扣了一大笔违约金和手续费。

今年,《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已经由央行起草,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可能意味着自2015年8月就征求意见的“放贷人条例”取得进展,在修正后下发指日可待。届时,相关放贷机构将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在监管时也将有依据,合理监管。

在这里,小编希望相关贷款机构,能加强自律,同时也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时擦亮眼睛,那些还未入职就先要交钱的,一定要慎重。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024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