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焦虑的房企与看似松动的融资
房企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不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情,基本上是从年初就开始了,因为作为市场嗅觉最灵敏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早就已经感觉到楼市拐点的来临,虽然口头上,还在大肆的鼓吹,房价还要大涨,这么说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来买房而已。
而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很多曾经积极拿地的企业,就开始谨慎拿地了,加快项目的周转速度,和清盘速度,甚至有些企业还将一些进度不快、回款较慢的项目直接卖掉,而大量知名的房企,也开始转型,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到相关的商业服务方面,这不仅是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其实是整个行业的转型,转型的根本原因,是行业形势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只是,作为很多购房者并无法领悟到这其中的端倪而已。
而房企的焦虑,还体现在其市场行为上,可以说今年楼市的奇葩行为特别多,而各大企业秀下限的行为,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然了,更多的人在当笑话看,但这背后,其实是房企的无奈和艰难,从“有碧就干”到“一脱到底”,再到某知名企业在红领巾上打广告,已经超越了道德范畴,而降价促销,与老业主妥协谈判,补贴,与银行勾结提高利率,这一系列的行为,集中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房企看到了寒冬将至,需要筹备更多的资金过冬。
有人说,到了12月份,房企的工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融资。
从整体来看,似乎,资金面对于房企来说,略有宽松,曾经被限制的融资通道,似乎又再打通了,尤其是到年底来,房企信托融资金额有爆发的趋势,可是,另外一面,成本也在暴涨,而这似乎更难反映问题,融资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房企融资的急迫性,已经不在意成本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金融机构的态度,不是放松了,而是在风控上加紧了。
前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则《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 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明确把房地产列为第四类企业,门槛要求是资产总额超1500亿元,年营业收入300亿元。
看起来,融资渠道好像增加了,然而有专业财经媒体使用某数据筛选后就发现,目前满足上述要求的开发商只有18家。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