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记丨郭氏典当行 荣县“大宅门”

转载 自贡网  2017-11-25 16:22  阅读 2,303 次

文丨余仕清,来源丨自贡网

在荣县民间广为流传的郭氏典当行故事,还得从同治年间说起。当时有个陕西人(县人称韩老陕)来到荣县,打算做点小生意。在考察后,他发现荣县城还没有像样的典当行,于是从东找到西,又从北找到南,最终确定西门到小南门一带(现叫上河街)是开典当行的好地方。1875年,他在这个地段找了间铺面,租了下来,当起了典当行老板。

那时的荣县,市场极为繁荣。典当行开业时,生意一般,因为本地人对外来的韩老陕还不信任。但从开业那天起,韩老陕就不求赚大钱,只求有生意做,讲求诚信,善待员工,和谐四邻。到这里上班的员工对老板都心存感激,所以对来店上的客人尽心相待。还不到一年,韩老陕的这家典当行就有了口碑,钱越赚越多,他随后把赚到的钱又投入到扩大店铺上。韩老陕的行当有赚头,很快就传到了荣县周边。

1877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年,威远县严家坝郭宏典、郭宏佐听说韩老陕在荣县开典当行赚了不少钱,也想到荣县来发财。这郭氏兄弟在威远势力很大,在嘉定、资中皆有产业,不仅经营当铺,还有其它产业。当他们带着钱到荣县不久,刚好这韩老陕打算回老家发展。郭氏弟兄发现商机,立即与其协商,最终以现银三千两盘下了韩老陕的当铺。

郭宏典、郭宏佐兄弟买下店铺后,将店名更名为“富中号”,这就成了荣县人记得店号的第一家典当行。郭宏典、郭宏佐秉承韩老陕的经营理念,诚实、宽厚。有了收益,兄弟俩常出资支持县人出国求学,支持地方建桥修路,兴办学堂。这样一来“富中号”善名远播,生意兴隆,引起周边城市的广泛关注。

在郭氏兄弟到荣县的十年后,隆昌商人郭慎之听说荣县典当业已成气候、“钱”景可观,就携巨款来到了荣县。他在荣县调查了近一个月,终下决心要开一家最大的典当行。他独立出资在荣县南门桥一带进城偏右方向沿河岸建设新当铺——“富有号”建筑群,其规模宏大——占地约100亩,房子7栋,全部为砖木石结构的一楼一底;建筑精美,不仅雕梁画栋,内装饰金碧辉煌,用砖石砌成的围墙有3米多高,地下全用炭渣铺了3尺多厚,以免潮湿。高大的前门用了厚厚的铁皮绷面,上有斗大的“富有号”三字,是南溪籍晚清著名书法家包弼臣的真迹。进大门两侧是一人多高的柜台,柜台上的木栅只开了一个大洞,用于取物。来当、取物件的人须垫脚……清光绪十七年(1891),“富有号”正式开张。不久,在各乡镇开设代理当铺,并在乐山、资中分别开设“富新号”、“致祥号”当铺……传说日进斗金的郭慎之对伙计非常苛刻,稍不如意就大骂、暴打,甚至开除,自己却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1909年,他为母亲庆贺80大寿,请荣县知名人士做寿屏字画就花了400多两银子,整个生日庆典花费了1万多两银子。

“富有号”典当开业,自然影响到了同为典当业的郭宏典、郭宏佐的生意。郭慎之与郭氏兄弟经营理念不同,难免有些摩擦。郭氏兄弟考虑到毕竟同是郭姓本家,并未与郭慎之多计较,仍旧按老规矩诚信经营,深受县人好评。清宣统元年(1909)5月21日,成都商务总会荣县分会成立,郭宏佐当选为总理(民国后改称会长)。

郭慎之虽然财雄势厚,但他巧取豪夺,为富不仁,县人对他极为不满。吴玉章等革命党人对其进行了斗争,加之郭慎之对店员进行盘剥,店员又纷纷抗争。郭慎之的“富有号”渐渐衰退,生意日见平淡。

1903年,郭氏兄弟的侄子,威远严家坝人郭乾昭携族人郭春乾来到荣县。在两位本家叔伯的指点下,经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郭乾昭下决心在荣县做点大生意。经与夫人廖氏商量,廖家全力支持。廖氏,资阳人,在当地是大富人家,书香门第,其门子弟不乏出洋留学者(留学英国、日本等),带回西方文化和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营理念,对年轻的郭乾昭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在以后数十年的商业经营中,甚至在郭家大院(今荣县档案馆办公楼)的西洋建筑风格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经过考察,郭乾昭在荣县小南门至风雨桥(今县城河街中段)沿河滨选了块地,兴建了当时荣县唯一的西式洋房(现荣县档案馆办公房一带),作为居宅。又在居宅对面修起了店铺。1905年,郭乾昭先在自己的店铺开起了典当行,取名“富申号”。又设立福荣商贸公司,将宅院周边开店铺,做起生意,卖副食品,日用杂货。还开设钱庄,取名“福华钱庄”。他的“亮友堂”与郭英楚的“星聚堂”、郭体仁的“鼎聚堂”还合伙开办了经营调料、海产品、文具纸质等商品的大型商铺“福荣号”。郭乾昭从1920年起直到1951年去世,一直担任“福荣号”总经理。 1912年,郭乾昭与民国荣县县政府合办荣县银行,这荣县银行兼有如今银监局的职能,负责对典当行进行管理。

郭乾昭先后娶有三个夫人,共生有18个子女,人丁兴旺。他的生意,更是一帆风顺,从乐山幅射,沿长江而下,直至上海。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郭乾昭一直坚守荣县,凭着诚信与厚道,借助新的经营理念,日积月累四十余年,最终富甲一方,成为荣县商界翘楚,而郭氏家族也成为了当时荣县人尽皆知的“大宅门”。

值得一提的是,郭乾昭富而能仁、尊师重教,在他担任荣县华英女子中学(以后的荣县第一中学校)董事长期间,常常捐资改善教学条件,扶助困难学生,还对有能力出国留学的学生给予特别奖励。

1916年,蔡锷率护国军(滇军)入川讨袁,在泸州的棉花坡之战中,朱德用智用勇力克“不可战胜”的北洋军,以一敌十,成为护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1917年7月,朱德升任少将旅长,成为川滇知名人物。同年,蔡锷病逝,时任滇军13旅旅长的朱德指挥军队驻扎泸州,并出任川南地区驻防司令。朱德在1916年至1920年泸州驻防期间,曾率部路过荣县。郭乾昭仰慕将军大名,有幸邀请到朱德到郭家大院留宿。当晩,郭乾昭设宴盛情款待朱德。郭府主厨姓钱,人称“钱伙房”,做得一手好菜。郭乾昭特意将自己带金链的怀表送与钱伙房,意在按时做饭,尽力做好。朱德吃了他做的菜,竖起大拇指赞赏。席间,郭乾昭对护国军义举表达了敬佩之意,并慷慨捐赠军资。

1942年初冬,冯玉祥到自贡募捐抗日资金,随后在自贡盐商余述怀等陪同下,到荣县组织募捐并书写“还我河山” 四个大字。

郭乾昭率荣县士绅迎接冯玉祥。当晚,冯将军下榻郭家大院迎宾楼(现荣县档案馆侧楼)。次日,冯玉祥一行在荣县官员和士绅陪同下,来到荣县华英女子中学(即现荣县一中)演讲。他慷慨陈词:“现在日寇已经打到了宜昌了,国难当头,我们的号筒吹得够不够响呢?不够响!我们要经常揭露敌人的罪行。像现在,北平天津及沦陷区,六十岁以上的人,都不配给粮食,活活饿死,这也应该让后方的人民知道。今天世界上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支持我们,当我们的朋友,这个仗一定会打胜的!美国、英国的人民都在节约捐款,同胞兄弟姐妹们,我们更应该尽力啊!”在冯玉祥演讲的感召下,郭乾昭带头捐款,荣县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使冯玉祥在荣县的抗日募捐大获成功。

随着威望日涨,郭乾昭被荣县人尊称为郭三公,他除继续深耕工商业外,还在荣县、威远广置田土。为其耕作的老佃户,每年都会带着土产品拜望他,他也备礼品厚赠乡亲。郭乾昭还在家族中立下规矩:若遇天灾,郭家田土当年便减租或不收租金。他在荣县城外买了一处连山丘陵,名叫宋家坝,位于现在荣县双溪水库对岸。他分咐家人:宋家坝农户所耕田地,永不收取分文租金,因为此处将是郭家的落叶归根之处。郭乾昭的母亲先葬于此,而他本人在1951年因癌症去世后,也葬于其母之侧。至今,宋家坝当地百姓仍对其墓地善加保护。其墓侧有后人所立大理石碑,碑上铭刻了这位荣县商界精英的传奇人生。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07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自贡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