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客户的关联企业——方法及技巧!

转载 信贷风险管理  2019-05-07 12:09  阅读 6,294 次

02

深度挖掘信息,提升发现能力。

要充分利用行内外各种信息系统、互联网等技术渠道,仔细查询、深度挖掘集团客户关联企业的股东、多元化投资、担保或被担保的企业、家族关系等信息,从而较好理顺集团客户企业的关联关系。

具体方法如下:

(1)充分利用CLPM系统模糊查询功能。很多关联企业名称当中都含有共同的关键字,如“群英”、“联泰”等,在查询菜单下客户综合查询处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询,查询出所有具有关键字特征的信贷客户,再以客户全称进行精确查询,从中找出高管、股东信息、身份证号码、投资占比等信息,进一步是否存在高管、股东等关联关系。同时,利用关联方信息、检索关联关系子菜单查询功能,检索出具有关联特征的关联企业,加以验证。

(2)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在企业征信系统中打印出企业征信资料,从中找出与借款企业有直接股东、高管、担保关联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有的不是关联企业,属于信息误差;有的是以往的关联企业,现在不是了。再借助各省市工商局官方网站企业信息查询菜单,查询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及投资比例,成立地址日期等关键信息,去伪存真,来核实正确的关联企业。

(3)利用个人征信系统。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找出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等个人征信资料,再找出每个人的所有工作单位,借助工商局官方网站查询出这些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及投资额、投资比例,成立地址及日期等关键信息,看看这些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及高管是否与借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及高管一致,来梳理正确的关联企业。

(4)利用银码信息共享平台系统。银码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是由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共同推进的银码信息共享平台,经办行应积极借助平台系统,准确核实客户代码及关联企业等信息,加强借款企业关联方的识别和管理。

(5)利用授信风险管理系统(CRMS)。风险经理在授信调查平行作业中,积极借助该系统,查询借款企业主要股东、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查询这些人控制、参股的企业,加以核实,同时告知客户经理并在相关申报材料中书面体现。

(6)充分利用互联网。要加强与网络运营服务供应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外部开展数据合作与信息共享,提升借款企业数据仓库涵盖范围;部分集团客户也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站,企业为自身宣传的需要,将其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在对外宣传中罗列出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找到企业的官方网站,可以事半功倍,充分识别集团客户的关联企业。

03

及时动态跟踪,提升管理能力。

由于许多集团客户的范围并非始终不变的,他们经常会随着企业形势的变化建立新的关联企业,从而使其结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信贷人员必须不断跟踪考察集团客户的状况,尽量准确地掌握其的组织结构,为授信风险的控制提供真实信息和重要依据。

第一,分析集团客户的股权结构及变化。在集团客户认定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企业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有的企业则股权变化很大,通过股权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授信风险。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条线是否清晰突出,是否存在跨业经营的风险;对于股权频繁变化的,还要警惕企业是否有借股权转让进行隐藏、转移资产,达到逃废银行债务的可能。

第二、分析集团客户的担保链。集团客户关系识别需要对企业的担保情况进行判断,通过分析企业的担保和被担保情况,了解“为什么担保”,分析是否有尚未掌握的关联关系,如其实存在控股或参股关系但我行不曾掌握,或者实际控制人之间存在亲戚关系,需要进一步去分析判断。

第三、分析集团成员潜在的实际控制人。一些隐蔽家族企业集团客户,其实际控制人会采取让没有直接关联关系的人担任法人代表并控股一些公司,造成在法律层面仅少量参股甚至没有股权关系、和法人代表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关系的现象,但实际上该公司重大经营决策都是集团控制人在幕后掌握。对于这种情况要引起警惕,分析如此操作的原因,是在逃避潜在的债务和可能的食品安全、环保执法等方面的责任;还是规避银行集团授信管理,扩大融资需求等。第四,审查贷款用途。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企业资金用途的审查和监控尤为重要,关联企业有时会巧立名目,往往通过关联企业账户资金往来方式将贷款资金转出,挪作与申请用途不符的购买基金、关联公司增资、收购股权等其他用途。只有及时发现贷款资金挪用及诈骗嫌疑,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资产保全。

04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防控能力。

首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应包括集团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信息,以及关联企业风险管理中生成的评级信息、调查报告、检查报告、风险预警等信息,以达到随时可列出每个企业关联关系清单,可以展示企业关联“家谱”;随时可给出每个关联企业在银行的每笔贷款;可以给每个关联企业设定最高信用限额。同时,信息系统中要建立专门的模块用于关联企业识别功能,即利用“关键字查询技术”对借款企业的高管及其亲属、企业代码,以及控制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户籍、住所等关键信息进行相似搜索和归集,从中进一步分析和研判关联存在的可能性。

其次,探索建立“信息集箱”式的关联企业监测体系。所谓“信息集箱”是指包括一定期间内的所有企业间大额资金往来(包括大额资金调度、大额资金借贷、大宗销售、大宗采购等)数据的记录集合。通过截取一定期间内的全部大额资金流动信息,可以分析企业经常发生的对转交易、虚假交易、不平等交易、不正常交易等行为的线索和迹象,从而挖掘出企业的隐性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0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判断能力。

一个优秀的信贷人员能够弥补信贷政策的缺陷,而一个良好的信贷体系由一个素质低下的信贷人员执行,也会偏离既定的方向和目标。集团客户关联企业的识别并不缺乏制度方面的设计,关键是经办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尽职调查核实工作,完全能够避免因此而产生的信贷风险。要通过案例分析,使信贷人员掌握关联企业识别的方法和技巧,实现由感性、经验型、关系型的信贷人员结构向理性、知识型、专家型的结构转变,为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提供智力保障。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基层行理智对待同业的竞争。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在信贷管理中不尽职且导致信贷风险未被及时发现和控制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手软,维护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总之,信贷人员警觉性和敏感性是前提,责任观念和质疑意识是保障,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是手段。只有不断质疑,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工具核查,才能不断消除信息不对称程度,做到“了解你的客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信贷风险管理,如需转载请关注信贷风险管理(xdfxgl01)公众号获取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212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